穿越“雷区”的满意工程
——G348线盐源小高山特长瓦斯隧道主洞贯通侧记
小高山特长瓦斯隧道工程连接着西昌市和盐源县,3月春暖南方不少地方已是百花绽放,但在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笔者驱车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隧道工地上,尽管在3月,依然感受到来自雪山的阵阵凛冽寒风。1000多名建设者就驻扎在这里,用青春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气候博弈。此时此刻,工人们正在冰天雪地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地施工,完善剩余机电、房建等配套设施建设。
3月6日,历经1100多天艰苦奋战,G348线(原S307)盐源平川至卫城段改线新建工程——小高山特长瓦斯隧道,顺利实现主洞贯通,标志着该隧道土建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此项工程由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兴蜀公司)代建、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G348线(原S307)盐源平川至卫城段总长44.81公里,是凉山州重要经济干线、泸州至盐源的省道干线公路,也是凉山州西昌市通往盐源、木里两县的唯一通道。“太古婚活化石”东方女儿国——泸沽湖风景区就位于西昌市盐源县。由于四川省西南片区旅游、矿产及水能源等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和人文利用价值,省委省政府、州政府及盐源、木里县政府都十分重视这条省道的建设,将该项工程列为省重点工程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骨干支撑项目,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小高山隧道作为G348线(原S307)盐源平川至卫城段控制性重点工程,位于西昌市盐源县,地处横断山脉核心区域,全长3252米,进口端高程2929米,出口端高程2986米,属高海拔特长瓦斯隧道。
攻克瓦斯难题
瓦斯隧道施工犹如穿越“煤气罐”。该隧道的瓦斯地段长达2845米,占隧道总长87%,用通俗话说在这里施工,就是“提着脑袋干活”。
“穿越瓦斯‘雷区’,安全风险特别大。安全是我们最先要守护的,我们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确保人员作业安全。隧道里布置了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应急电话系统和气体检测系统等‘五大系统’,实现全方位监控报警”,四川兴蜀公司小高山隧道指挥部工程师罗剑介绍道。
隧道主洞地层岩性均分布有粉砂质岩、炭质页岩,煤层厚度达5米。项目指挥部通过强化瓦检、通风、动火、爆破、门禁、防爆设施等构成的瓦斯防控体系,严格遵循“加强通风治瓦斯、昼夜监控测瓦斯、严控火源防瓦斯、超前预报探瓦斯”的科学施工原则,采取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监测方式,有效辨识、管控煤层生成瓦斯这个特大危险源。
入场前,项目指挥部通过开展瓦斯安全知识专项培训及分班组针对性进行瓦斯安全交底,提高管理层及现场作业人员瓦斯防控安全意识。入场后,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方式,提前探明采空区,确保隧道安全穿越煤矿采空区;通过建立整套瓦斯隧道施工专项技术方案、4项地质灾害管控措施,不定期举行隧道瓦斯突出事故安全应急演练,实施瓦斯地质超前钻探和预报、人工+自动瓦斯检测相配合,24小时不间断监测,保证隧道安全贯通,未发生一起瓦斯安全事故。
针对隧道瓦斯气体涌出,易发生瓦斯聚集的问题,项目指挥部持续组织开展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及瓦斯等级鉴定工作,采用双风机不间断通风,并加大通风风速,把好隧道通风关,保证有毒有害气体不聚集。
据项目经理章继文说道,“严格按照门禁、通风、瓦检、动火等各项管理制度去执行,是一条铁律”。
铸造防护“遁甲”
“千层酥”,说的是施工地点千变万化的地质条件,隧道围岩不稳多变。对施工人员来说,这个“千层酥”不仅难吃,而且有“毒”,围岩问题处理不好对施工人员是一种相当大的毒害。
在地质勘测中,项目部发现隧道地层岩性大多以粉砂质岩、炭质页岩为主,五级围岩分布占比九成以上,围岩破碎、走向多变,且夹杂大量煤层、地下水发育,整体性和稳定性极差,须穿越煤层瓦斯地段、富水岩溶地段、断层破碎带、崩坡堆积体、高地应力区等敏感复杂地质构造,修建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隧道洞口穿越崩坡堆积体,岩体较为破碎,抗雨水冲刷能力差,围岩极易软化,塌方时有发生,施工人员面临着极大的安全风险,可以说是在“千层酥”里修隧道。
“隧道全长3252米,由于围岩多次发生大变形,项目从开工到现在总共产生了274次设计变更,变更涉及的总长度达2844米,占隧道全长87%。”四川兴蜀公司项目指挥长杜晓飞介绍。
据悉,因本隧道特殊地质条件,隧道施工过程变更多,隧道进、出口及平导洞掌子面围岩状况均比较差,且渗水量大。从开工至今,总共发生围岩大、小变形共计100余次,塌方共计20余次,给施工进度造成极大影响。
“尤其是有一次距隧道出口掌子面500多米处,钢拱架初期支护出现严重变形,为保证隧道初支变形及时可控,项目经理部设专人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合理运用监控量测手段,进行每日监测,为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通过注浆、加固、换拱等一系列工程举措,确保隧道进度持续可控。”
意识到围岩变形的严重性,兴蜀公司从开工伊始就组织行业隧道专家组前后多次踏勘现场,为了准确辨识和探测不良地质,兴蜀公司唐元华副总经理带领公司总工办、项目参建单位、凉山州交投公司、设计院相关负责同志会同专家团队冒着洞内塌方的危险,进入隧道洞口,深入探讨设计变更方案,深夜11点过才结束工作已是常事。经过反复研究验证,各参与方一致认定,隧道五级围岩实际占比80%以上,现场施工应及时开展变更工作。
为解决出口管棚孔钻渣沉积问题,项目部专门为孔洞量身定制钢花管,采用“跟管”施工,钻杆和送管同步实施,对钻孔覆盖范围的地表、钢花管进行注浆、填充,打造成坚如铠甲般的“防护罩”,确保顺利穿过崩坡堆积体进入主山体,以及后续300米的断层破碎带。
“绣”出盘山便道
“四周悬崖峭壁,无路进山,开通便道就如凿壁绣花。”项目指挥长杜晓飞回忆当时的场景说道。小高山隧道进口连接线全长4千米,其中有一半以上盘旋穿行于2800多米的小高山隧道峡谷,路面两端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河流,属高危临边临崖路段。
面对危险和困难,项目指挥部的党员们率先站了出来,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优化路线方案,项目指挥部党员同志带头多次深入现场踏勘,从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最终确定路线方案,前后历经5次较大范围的调线。老党员、项目指挥长杜晓飞铆足干劲、协调八方,在办理完便道用地手续后,勇挑重担,牵头带领各参与方多次徒步在5千米长的盘山便道上艰难行走,稍有不慎左右便是万丈深渊,山体滑坡、头顶松石滚落等地质灾害已是家常便饭,杜指挥长通常早上7点出门,要到晚上太阳下山后才回指挥部。每走一趟,都看不清鞋子和裤脚原来的颜色,遇到的每一次灾害,道路就会被毁,需重新修凿,历经3年时间,参建者们以“绣花精神”最终得以绣出这条盘山便道。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项目于2019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2023年7月底,小高山隧道工程将实现全线建成通车。项目全线通车后,从西昌市到盐源县的驾车时间将会缩短20多分钟,全线避开了小高山山顶冰雪极端天气,为冬季行车提供了安全保障。全体建设者们洒在深山峡谷间的汗水与心血,将化为坦途的满路余香。 (李文希 刘若男)